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地质人的野外实习报告,毛笔字儿不输书法家,致敬老一辈地质人

2020-07-09 18:09210地质信息交流平台

作为一名地质人,大家对写实习报告一定不陌生。来看一下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的实习报告,首先书写整洁,毛笔字完全不输书法家,其次内容详细、严谨,还有很多批注,让人敬佩不已!

叶良辅

▲叶良辅 (1894~1949),字左之,浙江杭州人。

早年就读南洋中学。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1916年以优秀成绩毕业,进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调查员。1920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曾兼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任浙江大学地理系主任,不幸于同年9月14日病逝。

《门头沟附近地质报告》(1915年)

卒业报告。

报告起始,叶首先介绍了实习的行程概况。从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实习工具非常简单,自备宿具,随身携带一锤一卷尺一测桌而已。初次去西山自己“独立实习乎其难哉”,随后又于下学期随师长前往西山进行了四次野外实习终完成了该报告。

章鸿钊批注:“桑乾河在我国文学上甚有趣味,读唐人诗可以知之”,可见章的国学知识积淀深厚,博学多才。

批注:报告中附述了西山地区矿务情况,章鸿钊批注“西山之煤前明而盛,开采历史甚久,陆游老学庵笔汇云,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则北方用煤自宋焉然”,意指宋朝诗人陆游的《卖炭翁》一诗。

文末,章鸿钊对报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观察精详,读书得闻予心许之”。

《周口店附近地质报告》(1915年)

《周口店附近地质报告》(1915年),实习报告

批注:“此处有外斜层何以未述及”,严格要求学生在野外要仔细观察,不要有遗漏。

批注:“但西山之绿岩系,某君(谢生报告)以为属于白垩纪或第三纪,证花岗岩之侵入乃在第三纪以必乎”,对花岗岩的侵入时间提出异议。

章鸿钊对叶良辅的报告进行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反映教学严谨认真,对于报告的章节安排也在文末评语中进行了明确的指导。

《江西进贤县东北煤矿报告书》(1916年)

该报告为叶良辅和谢家荣合著。

报告对江西进贤县东北煤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

在当时实验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报告中对煤炭的成分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且估算了煤炭的储量。

报告中还附有手绘1:10万的彩色地质图,绘制精细。

王竹泉

▲王竹泉 (1891~1975),字云卿,生于河北省交河县。

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后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从事地质矿产调查研究。 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会员。1930年留学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及研究,1930年获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继续在地质调查所工作。抗日战争期间,拒绝日伪当局利诱威胁,不参加工作,保持气节。抗战胜利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简任技正,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燃料工业部顾问,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兼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国家科委地质矿产组副组长。

《山东峄县枣庄煤矿及铁矿地质报告书》(1915年)

《山东峄县枣庄煤矿及铁矿地质报告书》(1915年)。该报告为报王竹泉的卒业报告。

批注:“能为煤层竖面图之”,报告中标注黑点的地方为断句的地方。建议将煤层分布情况用柱状图表示出来。

批注:王竹泉估算化石中的含矿量。翁文灏对此进行批注“所谓化石,大半含铁在百分之十以下,不能谓为铁业,故无计算之价值”。

文末,翁文灏批语“研究极有心得”,评价较高,对王竹泉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

《西山地质报告书》(1915年)

《调查安庆太湖宿松贵池等处地质矿务报告书:安庆集贤关》(1916年)

《宿松荆桥铺煤》

《贵池馒头山煤》

《太湖新仓镇煤》

谢家荣

▲谢家荣(1898~1966),字季骅,生于上海。

1913年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16年卒业。毕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 1917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留学,1920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继续服务于地质调查所。1927年任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后赴德国考察进修。1930年后,历任地质调查所技正、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湖南江华矿务局总经理、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总工程师、民国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处长。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50年后,历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计划处处长、地质部总工程师、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顾问、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

《直隶龙门县附近地质报告》(1915年)

《直隶龙门县附近地质报告》(1915年)。

该报告为谢家荣的卒业报告。

批注:报告第二部分为“总论”,章鸿钊批注“此次突出总论一篇似乎太早,宜以前四行入行程纪略,后八行入地质构造为好,改为总结一篇置之篇尾”,对于报告的内容提纲有具体的要求,甚者细化到行数。

框注:报告中有诸多参考文献

手绘显微镜下铁矿薄片图。充分反映了地质研究所的教学十分重视野外实习与室内研究相结合。

文末,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三位教员都对报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在其他报告中很少见。章鸿钊评价“参考精详,述铁矿处颇多,可采岩石一篇,以复钜细不遗,大非敷衍塞责者可比”。

丁文江评价“颇有研究,叙述亦条理井然,惟铁矿成因之说尚觉不甚圆满,此问题固未易言也”。

翁文灏评价“读书颇多,观察太少,故于本题往往累而不详,殊为可惜,岩石报告研究颇有心得,惜各岩石实地关系多不明了”。

《房山一带地质调查报告书》(1915年)

《房山一带地质调查报告书》(1915年)

报告伊始介绍了实习行程,娓娓可读,饶有兴味,充分反映了教员安排高强度实地训练。

学生毕业后可以独立进行有成绩的地质调查工作。

《江西德化县西境地质矿产报告书》(1916年)

《江西德化县西境地质矿产报告书》(1916年)。谢家荣、翁文灏、叶良辅三人合作实习报告。

预测实习之地无优质煤矿。

文末,结论“据地质研究之结果以推论此煤田之实业价值,则高家墩杨家桥一带煤层几乎壁立,左夹砂石右阻灰岩,范围窄小希望无多,背斜层之南北二翼曾平缓,面积颇广,现在枫树根桂家墩等处煤井大半废充,此良田地低多水,不能深入了,故惟露数过少,考察不易,煤层厚薄煤质优劣等问题今皆当难预言也”。

手绘的大比例尺剖面图

刘季辰

▲刘季辰(1895~?),号寄人,安徽淮北人。

1916年卒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同年入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会员。1919-1930年曾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兼职任教。1935年前后在皖北蚌埠从事工商业。50年代回归故乡,在合肥市安徽省冶金厅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及研究工作。

《直隶磁县煤矿报告》(1915年)

《直隶磁县煤矿报告》(1915年)。该报告为刘季辰赴直隶磁县进行煤矿地质调查后所完成的的卒业报告。

丁文江对该报告及手绘地质图进行了批改。

文中评语“大意以为,几无上部石炭纪化石之砂皆可以入,惟稍欠说得清楚”。

丁文江批注:“作者当别具只眼,愿闻其详”。

批注:“为沉积中止乎,抑别有原因乎”。

文末,“(附记)洺河砾石中火山岩碎片甚多,中有玄武岩以显微镜研究之,与山西大同以北丰镇兴和间之玄武岩流极相类似,太行附近殆亦有此类岩流而未经发见也”,将磁具与大同、太行地区进行对比。

《贵池殷家汇煤》(1916年)

《贵池殷家汇煤》(1916年)。

煤田地质草图中,用红线标示出了断层界线。

该报告为1915年12月24日至1916年1月26日。

丁文江率领王竹泉、刘季辰赴皖南、浙西,调查太湖、宿松一带煤矿,由刘季辰完成的实习报告。

《宿松县北及覃子岭煤》

《宿松县北及覃子岭煤》(1916年)。该报告为刘季辰在调查太湖、宿松一带煤矿时,完成的另一篇实习报告。

赵志新

赵志新(1891~1973),字风岭,江苏松江人。1916年卒业于地质研究所,同年入地质调查所任职,任调查员。1942~1949年,任前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专员、图书室主任。1950年,任华东工业部矿产测勘处图书室主任。1951年,任职于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图书馆南京分馆。1954年,调北京全国地质图书馆。赵志新长期从事中国地质文献目录的编辑工作,1958~1964年与王之耀合编《中国地质文献目录》第1~3编(1940~1961)。

临城地质报告(1915年)

临城地质报告(1915年)。该报告为1915年8月21日至9月10日期间,调查所学生分组赴全国多地进行地质实习,赵志新赴直隶临城所完成的卒业报告。

报告中有手绘显微镜下图片,以及翁文灏对报告的批注。

批注:秦山系中似未见有绿泥片岩,以临城地质与威利氏产地质比较似赞皇系,北之绿泥片岩当属五台系之,云台层

批注:科学报道最忌此类空言

丁文江对该报告进行了批改,“叙述颇明晰,惟绪言结论太宽泛,言构造之有欠斟酌处”,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报告时要有理有据,不能泛泛而谈。

玉泉山一带地质报告(1915年)

玉泉山一带地质报告(1915年)。

文首,描述了玉泉山一带的优美风景,“东南为平原,西北多大山脉。山势自东而西,起自南村与青龙桥之间,迤逦而行,绵亘殆数十百里,即所谓西山者是也”。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公众号、网络资料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榆北涌鑫公司:科技赋能“透明地质” 智慧矿山建设再提速
“根据随采监测结果显示,工作面推进前方约175米位置处有异常,推测存在顶板破碎带,后续将对其持续进行监测,建议综采队注意观察。” “收到!”

0评论2023-06-29564

甘肃50余年地质找矿成果丰硕:将推进“探边摸底、攻深找盲”
24日从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获悉,该局建立50余年来,发现和探明了甘肃省第一大型铅锌矿床(厂坝)、第一大型钨钼矿(小柳沟)、第一大型独立银矿(石硐沟)、第一大型钼矿(武山温泉)、第一大型钨矿(小独山),以及礼县李坝金矿、金山金矿等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多处,为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0评论2023-06-29657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中标省地震局重大地震灾害源探查项目
近日,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河北省煤炭地下气化研究中心)成功中标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省重大地震灾害源探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项目。该项目是河北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工程。项目实施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为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应急预案、韧性城市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0评论2023-06-27655

王保利研究员——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的排头兵
王保利,研究员,博士,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二级首席科学家,现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炭地质及环境保护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外聘导师。主

0评论2023-06-072117

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中南地区首个中深层地热资源探采项目获评优秀
5月23日,由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施工的“长沙机场中深层地热探采结合井施工及换热测试”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并获评优秀。 该项目评审专家组由地热、地质、暖通、钻井等领域的国内知名院士专家教授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任评审专家组组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

0评论2023-06-071824

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中南地区首个中深层地热资源探采项目获评优秀
5月23日,由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施工的“长沙机场中深层地热探采结合井施工及换热测试”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并获评优秀。该项目评审专家组由地热、地质、暖通、钻井等领域的国内知名院士专家教授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任评审专家组组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

0评论2023-06-062325

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愿为地质找矿奉献一生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科技历史人文工程。十余年来,已有六百多位老科学家接受采集,全国上百家单位投入采集工作,累计获得实物原件14万余件、数字化资料近34万件,音频资料近56万分钟、视频资料近47万分

0评论2023-06-012451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召开尼日利亚勘查项目启动大会
5月24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召开了尼日利亚勘查项目启动大会,近期,江苏总队与香港李氏集团签署了尼日利亚两个固体矿产勘查合同,合同额近1000万元。总队长、党委副书记邬喜春出席大会。会议由副总队长马海主持。 会议听取了项目组成员汇报的项目概况、设计方案、施工组织、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相关情

0评论2023-05-291765

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我国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回顾与思考
我国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回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摸清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发展建设情况,我国集中力量探明了建设基础工业所急需的矿产储量,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磷矿等作为重点。1964年“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背景下,国家有目的地加强了重点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地质找矿再一次维持了几年的小高峰。截至1978年

0评论2023-05-292551

 

loading